故事的大概,总绕不开这座城以及城里的人。就如同赛艇荡漾起的丝丝涟漪,如今世界知名的赛艇之城,因水而兴的缘起恰是多年以前。
昨晚,做客“上观碰碰头·苒情尚体”直播间,中国赛艇协会原副主席、上海市体育科学学会理事长李建新侃侃而谈,独家讲述起上海赛艇这些年背后的故事。
李建新昨做客上观直播间
赛艇人
赛艇人的坚韧,是凝聚在骨子里的特质,并不会随着参与运动的多寡而变化。胡兵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与恩师李建新共同参与昨天下午举行的赛艇世锦赛预热活动,从赛场到T台,胡兵可能是转型最成功的运动员之一。但李建新依然记得,当初胡兵投入自己麾下,在国家队训练的模样。出生赛艇世家,初入国家队,胡兵才17岁。然而,小归小,训练起来,却是出了名的勤奋与刻苦。
有一次遇到大风浪,全队组织实战训练,练习完之后,胡兵立即找到李建新,希望教练能为自己复盘。对比动作、讨论差距,胡兵就这样缠着李建新研究到半夜。不服输,敢于赢,在李建新看来,这是这份特质让胡兵跨界转项之路,走得顺遂成功,“转型模特,他延续了练赛艇时的坚韧。”李建新还透露,时至今日,在青少年赛艇选手中,胡兵依然拥有极高知名度,“很多孩子都以他为榜样。”
当年的胡兵和李建新
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,李建新曾四次参与奥运。身份从运动员、教练员一路到了领队。印象最深刻的,却是4年前的东京奥运。“两金两银两铜!”延迟一年举行,疫情影响下波折不断的奥运,中国赛艇队却收获了历史最佳战绩。至今回想起来,李建新依然如数家珍。
印象最深刻的选手就是张灵、陈云霞,这对上海的赛艇姐妹花在2020东京奥运会上创造历史,以压倒性优势获得冠军。走下领奖台,女孩摊开的双手,让记者震惊动容:布满了水泡和老茧的粗糙双手,完全看不出是青春少女的模样。李建新却说,这是赛艇人值得骄傲的标志——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,赛艇人的成功都离不开日复一日的艰辛训练。而作为感知桨板细微差别的手部,手上的伤痕累累恰是成功的佐证。
李建新在上观XR创作室直播间。有他最熟悉的水为背景
水之城
今年9月,2025世界赛艇锦标赛将在青浦开赛。这也是今年上海举办的级别最高赛事。很少有人知道,这已经迟到了整整四年,甚至可以说,迟到了几十年——李建新透露,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,上海就曾联合中国赛艇协会,提出申办。但最终,以两票之差,输给了意大利。祖国的昌盛,让赛艇人的梦想终于在2017年圆满。世锦赛申请成功,也标志着上海的赛艇运动,迈上新台阶。
上艇展现苏州河美景
创办于2021年,上海赛艇公开赛(上艇)让上海体育多了一张闪亮名片。担任赛事总监,从比赛路线规划、组建裁判力量到邀请参赛队伍,李建新都事无巨细地参与。苏州河被誉为“天然的桥梁博物馆”,上艇赛事中,4.2公里追逐赛项目的赛道从普济路桥起点到乍浦路桥终点,总共穿过13座桥梁,加上缓冲区的长寿路桥和外白渡桥,更是有15座桥梁之多。随着苏州河一座座桥梁飞跨两岸,苏州河两岸的大都会时代也随之开启。苏州河的精彩在于跨越两岸,两岸的风景也成了通过赛事展现城市风貌的最佳载体。将“上艇”打造成一个国际品牌赛事,同“上马”这样的赛事一样成为都市体育的“金名片”,正是城市软实力的一种体现。
李建新最自豪的是,四年来,随着上艇的办赛规模不断增加,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不断扩大。每年上艇举办前后,他总会接到国内甚至海外要求报名的电话。而在海外社交媒体上,以上艇为背景的苏河美景,也是人们传播的热门。
上艇已成为城市景观展现窗口
如今,漫步在苏州河畔,李建新越来越感觉,这座城市与水上运动那绵延不断地羁绊越来越深。当百年风华汇集在同一时空时,感慨万分的,有“65年梦圆”的赛艇人、有“终见水清天蓝”的市民观众,更有用“一江一河”治理、用体育人文景观来提升上海城市景观含金量的城市管理者。
上艇的国际朋友圈很广泛
而在水系丰沛的上海郊区,水上运动如今也已成为申城体育运动新时尚。在苏河湾、张家浜、西岑河中,他见过皮划艇爱好者人数不断扩大;在美兰湖、淀山湖中,他也见到桨板爱好者和帆船运动家同场畅游。他还曾建议,在崇明岛的环岛河里,举办皮划艇马拉松——68岁的他,为了挚爱的赛艇事业,始终兴致勃勃。
在这座水之城中,赛艇人永远年轻。
启盈优配-股票配资安全-配资公司有哪些-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